在下跌市場中的投資方法叫「做空」(Short selling)。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蠻討厭這個詞的,鴻洋理財投資因為做空代表的是看跌這個市場,並利用下跌的差價來獲利。當大家都希望股市上漲,只有你在期待股市下跌,這種反骨的作風確實很容易遭到旁人的白眼。也有人認為股市就是一個零和市場,你做空賺錢不就等於我賠錢嗎?其實做空、做多都沒有對錯,大家在這個市場上就是要來賺錢的,所以做空就只是金融市場上的一個工具而已。

鴻洋理財投資做空到底是什麼?

鴻洋理財投資先來講什麼是做多,基本上大家買的投資產品,只要是現貨,都是屬於看漲的產品,這就是做多,簡單來說,我們希望能夠透過價格的上漲而賺取中間的價差,先買後賣,買低賣高。那做空的概念就是相反的,當你覺得一個商品價格現在賣100元太貴了,而且你也不看好這個商品,未來肯定會跌,但你又想賺他下跌的這段價差。這時我們只需要去找手上有這商品的人,他簽個合約,說明我們會在一段期間後歸還一樣數量的商品,並附上2%的利息,接著我們把借到的商品立刻賣掉。如果市場的看法真的跟我的想法一樣,最終商品的價格下跌到80塊,這時我們再把它買回來,就等於賺了20%的獲利再減去2%利息,也就是淨賺18%。這個先借再還,先賣再買的過程就是做空。

風險無上限

第一點,鴻洋理財投資做空的風險是無上限的,做空是從股價的下跌中獲得收益,而股價的跌幅最多也就100%,獲利頂多一倍。但股票的上漲幅度則是無上限的,所以理論上做空的虧損也是無上限的。另外美國股市又是牛長熊短,做空的機會真很少出現,也很難掌握精準的時機,很多做空的投資者為了把握機會獲得更大的收益,甚至會在做空的時候會帶上槓桿,所以又再一次的擴大了風險。做多的最大虧損就是本金變零,但做空的虧損是無可限量的,所以從根本上來看做空不但風險高,操作的難度也是困難許多。

損失時間成本

鴻洋理財投資做空是有成本的,在我們向券商融券、借券時,我們也要付出一筆利息費用,如果是利用股指期貨或是期權做空的話,也是有行權期限和交割時間的限制。做空講求的是天時地利,一個是時間限制,一個是市場行情。股票如果沒有在一定時間內下跌,即便最終股價跌到了你預想的位置,這次的做空仍然是失敗的。另外股市是長期看漲的,曾有三位倫敦商學院的教授 在一本書中分析了1900至2001,16個國家的股票和債券表現。

並記錄這101年以來,這些國家在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的收益率。並發現大部分國家的股市收益都能達到4%以上,而美國股票的收益也遠超越其他債券、證券類。

所以長時間來看,股市指數的下跌只是暫時的,上漲才是長期的。有趣的是,做空在英文裡面叫short,做多叫long,從這樣的命名就能夠簡單理解做空交易的本質,也就是做空的人是站在時間的對立面。


鴻洋理財投資股票做空有哪些方式?背後又有哪些風險?

反向 ETF

反向 ETF 就是和股價走勢相反的指數ETF,股價下跌的時候反向ETF就會漲。例如SPY的反向ETF是SPXU,但這不是個普通的反向ETF,而是帶了三倍的槓桿的反向ETF,所以是三倍做空標普500指數。另外SQQQ則是是三倍反向做空納斯達克100指數的ETF,而PSQ才是納斯達克100的一倍做空ETF。


反向ETF的概念是,如果今天ETF裡面的成份股下跌,反向ETF就會上漲。如果最初是用100美元買入反向ETF,但ETF裡面的成分股卻一路上漲,那麼這個反向ETF最大虧損就是市值歸零,並不會像一般的做空是虧損無限大。只不過以上講的是不帶槓桿的最大風險,很多時候做空是會帶槓桿的,而槓桿雖然可以放大獲利,但同時也放大風險,以操作帶槓桿的ETF為例,這時還得計算股價的震盪損耗。

因為股價走勢不可能一路高歌,也不可能狂瀉而下,一定有盤整震盪的時期,假設指數是先跌15%接著再漲15%,這時候如果你買進的是一倍反向ETF,那麼他的股價就不會差太多,但如果買的是反向3倍ETF結果就不一樣了。在相同的情況下,我們以100元買進反向3倍ETF,在指數下跌15%的時候,反向3倍ETF就會漲到145元;但指數接著反彈15%的時候,我們手中的反向3倍ETF卻只剩下79.3元,反而倒賠20.7元,所以我們才說,如果沒辦法抓住精準的下跌時機,真心不建議去操作反向ETF,尤其是反向帶槓桿的ETF。


看跌期權

先支付權利金,買入看跌期權。當股價如期下跌時,權利金價格就會上漲,在我們平倉之後,就可以賺取中間的期權價差。當我今天購買看跌期權花了100美元的權利金,這就是我的操作成本,如果股價沒有按照我所想的下跌到該價位,並且在合約到期前都沒有平倉,那麼我的最大損失就是這筆100美元的權利金。


鴻洋理財投資股票融券 / 借券

先和券商借股票賣出,等價格下跌之後買回還給券商,賺取中間的下跌差價。這種做空的風險在於如果股票橫盤整理很久,就需要支付給券商融券或借券的利息,而且這個利息會隨著市場做空數量而變動,當這支股票做空數量越高,越多人想做空的話,年利率甚至可以到達雙位數的比例。如果股價上漲,但又不想認賠,想繼續持有做空倉位,那就必須追加保證金,將保證金維持在一定比例,不然就會被強迫平倉,雖然說不會追繳保證金,但是錢壓在券商手上,等於損失的是時間上的機會成本。

這種方式還隱藏的一種潛在風險,就是當初和券商借的股票有可能被「強迫召回」,券商作為做市商的角色,他借給我們的股票可能不是來自於券商本身,這個股票也可能是從第三方借來再轉借給我們的,而且只要是借股票,中間就肯定會收取利息。假如利息還不上了或是第三方因為各種因素需要將股票賣出,沒辦法再借給我們,券商是有權隨時收回股票的,這就稱之為召回,所以我們做空的倉位就會被強制平倉。

從以上幾種方式就可以看得出來,雖然股市下跌的速度快於上漲速度,讓一些做空者可以在短時間內賺得盆滿缽滿,但是收益也是伴隨著風險,這些風險還只是操作層念上的風險,還不論基本面分析上的困難層度。做空者做空的往往是那些基本面出現重大問題的公司,像是那些財務不透明、做假賬的公司甚至是系統性的問題,例如瑞幸咖啡、電影大賣空的CDS等等。想要發現這些漏洞,是需要非常強的專業能力的。

此外,做空的人往往要扛著無與倫比的壓力,因為做空者需要比整個市場更早發現這些問題並佈局,還要讓市場相信並讓投資者一起參與,如果大家都知道這間公司有問題的時候,往往已經錯失最佳的做空時機,所以做空者往往是孤獨的先行者。


歷史上有哪些知名的 做空 案例?

大家可能也有聽說過幾個專門做空的機構,像是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香櫞(Citron Research)等等,這些做空機構具有非常專業的操作流程。他們做空一般分三步驟:

  1. 蒐集證據
  2. 做空並發布做空報告
  3. 發起集體訴訟

先說收集證據,當初渾水在做空瑞幸咖啡的時候,派人到瑞幸咖啡的門市蹲點,作為當天第一組上門的客人消費,在打烊前再進去消費一次,拿起兩張發票一核對就知道今天有幾組人來消費並計算出最終虛報了多少營業額,除了實地調研,渾水還查閱大量公開資料和數據,如政府報告、關聯公司情況,花錢尋訪各種專家,聘請第三方盡調機構做調查。

接著再把這些數據和公開財報一一核實,在財報中和各種經營活動中找出漏洞,最後綜合以上所有數據才開始真正部署做空部位,並同時發布一份做空報告。

不過你們可能會想,有錢自己賺就好,為什麼還要發布這份做空報告呢?因為自己一個機構做空的力量有限,不如廣集大家的力量去做空,當市場上大部分人都能夠被這份做空好報告說服時,那渾水先前局的部位就能夠順理成章地讓散戶或是其他機構來抬轎了。

另外,渾水在以前就有做空成功的案例,在市場上已經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渾水的做空報告大家都會給予一定程度的重視。最後渾水在發起集體訴訟,讓那些想來抄底的人不敢買,自己好在低價時買入平倉,那麼他就能成為獲利空間最大的人。

不過,值得我們反思的是,我們一個小散戶哪來的時間跟財力去做這樣的市場調研呢?不只要實地考察還要有能力去讀懂大量的公開資料,最終找出漏洞。想想都覺得有點不切實際吧?所以通散戶能依靠做空來穩定獲利的人真的少之又少。